拍攝時間:2018
拍攝地點:秘魯
拍攝設備:Canon EOS-1D X Mark II EF600mm f/4L IS II USM
拍攝參數(shù):f/6.4 1/320 +0.0 iso2000

栗胸冕蜂鳥是鳥綱、雨燕目、蜂鳥科的小型鳥類,因胸部具獨特的栗色羽毛和頭頂?shù)墓谟鸾Y構得名,是美洲熱帶地區(qū)特有的蜂鳥種類。其體長約 9-11 厘米,雄鳥外形鮮明:頭頂具藍紫色金屬光澤的冠羽(興奮時可豎起成扇形),上體羽毛呈翡翠綠色并具金屬反光,喉部為黑色,胸部中央有一塊醒目的栗色橫斑,腹部及尾下覆羽為白色,尾羽末端呈黑色并具白色細邊;雌鳥冠羽較小,上體綠色較淡,胸部栗色斑較淺且范圍較小,整體羽色更柔和。
栗胸冕蜂鳥主要分布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脈西麓及鄰近低地,包括厄瓜多爾西部、秘魯西北部及哥倫比亞西南部,棲息于海拔 1000-2500 米的云霧林、熱帶山地森林及林緣灌叢地帶。生活屬性上,栗胸冕蜂鳥具有典型的蜂鳥習性:依賴高海拔云霧林中的開花植物,尤其偏好附生植物(如鳳梨科、蘭科)的花蜜,喙部略彎曲以適應特定花型;飛行能力極強,可懸停吸食花蜜或捕捉小昆蟲;繁殖期雄鳥通過高速振翅(約 50 次 / 秒)和冠羽展示求偶,巢由苔蘚和蛛網(wǎng)構成,置于細枝或巖石縫隙中,每窩產(chǎn)卵 2 枚;對棲息地的海拔要求較為嚴格,主要活動于海拔 1500-2200 米的中高海拔濕潤森林,極少下至低地平原,夏季可能向更高海拔(約 2800 米)遷移以尋找盛花期植物,冬季則返回較低海拔越冬。
目前栗胸冕蜂鳥在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(IUCN)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無危(LC)物種,種群數(shù)量暫無顯著威脅,但局部棲息地因農(nóng)業(yè)擴張和森林砍伐面臨碎片化風險,在原生地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是重要的傳粉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