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時間:2016
拍攝地點:深圳
拍攝設(shè)備:Canon EOS-1D X Mark II EF600mm f/4L IS II USM
拍攝參數(shù):f/4.0. 1/800 +0.0 iso800

太陽鳥是鳥綱、雀形目、太陽鳥科的小型鳴禽,因羽色絢麗如陽光般燦爛且喜食花蜜而得名,有 “東方蜂鳥” 之稱。其體長約 9-15 厘米(因種類而異),雄鳥羽毛極具觀賞性:多數(shù)種類頭部至背部呈金屬藍(lán)、綠或紫色光澤,喉部具鮮艷的紅色或橙色斑,腹部黃色或灰白色,尾羽細(xì)長且部分種類具延長的中央尾羽;雌鳥羽色較暗淡,多為橄欖綠色或灰褐色,下體淺色,尾羽較短。
太陽鳥主要分布于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(qū),在中國集中分布于云南、廣西、廣東、福建、海南等南方省份,以及西藏東南部、四川西南部等地,棲息于海拔 2000 米以下的熱帶雨林、季雨林、亞熱帶常綠闊葉林、稀樹草原及花園、果園等人工生境,尤其常見于開花植物密集的區(qū)域。生活屬性上,太陽鳥對棲息地的依賴性較強:依賴開花植物豐富的環(huán)境,長而彎曲的喙和管狀舌特化為吸食花蜜的 “工具”,同時也捕食昆蟲和蜘蛛補充蛋白質(zhì);繁殖期雄鳥通過展示絢麗羽色和鳴唱求偶,巢多為懸掛于細(xì)枝上的袋狀巢,由植物纖維、蛛網(wǎng)等編織而成;活動海拔范圍較廣,從低海拔(數(shù)十米)的沿海濕地到中高海拔(約 2000 米)的山區(qū)森林均有分布,部分種類會隨季節(jié)垂直遷移至開花植物集中的海拔區(qū)域,對溫度和食物資源變化敏感。
目前多數(shù)太陽鳥種類在世界自然保護(hù)聯(lián)盟(IUCN)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無危(LC),但部分狹域分布種(如黃腰太陽鳥的局部種群)因棲息地碎片化面臨一定威脅,中國將其列為 “三有” 保護(hù)動物(即有重要生態(tài)、科學(xué)、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),在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是重要的傳粉者,深受觀鳥愛好者喜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