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時間:2023
拍攝地點:西藏卡久寺(海拔4019米)
拍攝設備:ILCE-1 FE 200-600mm F5.6-6.3 G OSS
拍攝參數(shù):f/8.0 1/1000 +0.3 iso12800

棕尾虹雉屬雞形目雉科虹雉屬,是一種極具特色的大型高山雉類,在生物分類體系中占據(jù)重要地位。其體型較大,體長約 70 - 80 厘米,體重 1.5 - 2.5 千克 ,身形壯碩,盡顯優(yōu)雅大氣。棕尾虹雉雄鳥羽色絢麗奪目,頭部羽毛呈銅綠色,具金屬光澤,羽冠短而卷曲;后頸、上背呈紫銅色,下背和腰為白色,其間點綴著藍黑色的斑紋;尾羽為棕色,端部具寬闊的黑色橫斑;翅上覆羽呈白色,飛羽黑褐色,外緣鑲以棕色邊緣,整體宛如身披五彩華裳。雌鳥則相對樸素,羽毛主要為棕褐色,密布黑色和棕色斑紋,這一羽色有助于其在自然環(huán)境中隱藏。
棕尾虹雉主要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地區(qū),涵蓋尼泊爾、不丹、印度北部,在中國僅見于西藏南部和東南部的高山地帶 。它們適應于海拔 2500 - 4500 米的高山針葉林、混交林和杜鵑灌叢等環(huán)境,這些區(qū)域氣候寒冷,地形復雜,常年云霧繚繞,植被豐富,為棕尾虹雉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和覓食場所。棕尾虹雉以植物的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實和種子為主要食物,偶爾也捕食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。它們常單獨或成對活動,善于在陡峭的山坡和林間覓食。繁殖期一般在 4 - 6 月,雄鳥通過展示絢麗的羽毛和獨特的求偶鳴叫吸引雌鳥。雌鳥在灌叢或巖石下的地面凹陷處筑巢,每窩產卵 3 - 8 枚,孵化期約 28 - 30 天,雌鳥獨自承擔孵化和育雛任務。由于棲息地破壞、人類捕獵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,棕尾虹雉的種群數(shù)量不斷減少。
棕尾虹雉目前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》,保護等級為近危,在中國它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受到嚴格的保護和法律監(jiān)管 。